90后的牛奶
郑州吉祥搬家公司的小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题名为“90后的牛奶”的文章。文章介绍说“90后没有喝过真正的牛奶,那么10后能喝上吗”中国乳制企业的形象已经不堪三聚氰胺事件没有逼出他们“道德的血液”。
“这是全环最差的牛奶标准,是世界乳业之耻!”上周,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的话让人们震住了。这位“中国奶业第一大炮”称,一年前出台的奶业国标不时反退,被个别大企业绑架。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以国情论反驳。称这是“考虑到农民散养奶牛的环境现状”。
据报道,1985年制定的旧标准要求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.95%。细菌数为不超过50万个/毫升,去年年底出台的奶业新国家标准要求。两个数字形成了2.8%和200万个/亳升。在国际标准中,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%、20万个/毫升。
6月20日,《华西都市报》“恍然大悟”,原来奶业标准需要,“一夜倒退25年”才能“符合国情”。《新京报》无奈感叹,“人们的身体只扯牛奶质量而不看国情。《南方都市报》一语中的:“名为国家强制标准,实则参与制定的所谓专家,多为乳企代表,所反映的也必然是报导企的意志。”《广州早报》把奶企比喻成“坐在地上撒娇的孩子。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后,不勇敢面对挑战,非要让政策再扶一把。《东方早报》的声音更具建设性,特约评论员芍林强调,标准制定,应该“吸纳各方公众参与制定标准”。
试问中国新一代的青年还能喝上真正的牛奶吗?什么时候可以喝上呢?